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
之所以全球范围内如此重视高血压筛查,是因为此病具有严重危害,但人们往往对此缺乏足够认识。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心脑肾以及外周动脉的损害,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心脏——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是导致心功能衰竭的重要病理基础。
冠心病: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也随之增高。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较正常血压者增高2.6倍。
心力衰竭:由于心肌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发生心力衰竭。若不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对人类寿命的影响与恶性肿瘤相似。
心律失常:由于心肌肥厚、缺血和纤维化,左心室肥厚患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房颤动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易在左心房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如果阻塞脑动脉则引起脑卒中。
2
脑——中国是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高发区,每年新发脑卒中万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脑卒中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
3
肾脏——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造成肾小球损害和肾微小动脉病变,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15年后出现肾损害,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肾衰竭。
4
血管——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痛、溃疡或坏疽,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甚至截肢。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流把主动脉壁的内膜和中层剥离,形成壁内血肿。典型者可表现为突发的胸腹部撕裂样剧痛,病情非常凶险,可伴休克,甚至猝死。
5
眼——高血压可损害眼底动脉、视网膜、视神经,造成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和渗出、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乳头水肿萎缩、黄斑变性等,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
6
哪些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血压越高、病程越长,生活方式越不健康,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大。血压从/75mmHg起,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1倍。
7
高血压并发症的后果与负担——高血压一旦发生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后果严重。病情重者致死,英年早逝者屡见不鲜;轻者致残,如脑出血引起偏瘫长期卧床,急性期住院费至少上万元,出院后每年医药费至少数千元。患者丧失劳动力,家庭成员长期陪护,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都造成巨大负担。全国每年心血管病花费约亿元。
日常如何监测血压?
血压监测频率?
血压参考值又是什么呢?
所有18岁以上成年人每两年至少测一次血压。
55岁男性或绝经期以后女性每半年至少测一次血压。
无论是否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更为频繁的监测血压。鼓励高血压大家在家中自己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就医时随身携带血压记录。
正常血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前期):收缩压-mmHg,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
家中自测血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85mmHg说明血压已经增高,应找医生诊治。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血压是怎样形成的——心脏的收缩、舒张交替进行,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循环系统内持续流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称为血压。理想的血压值是</80mmHg。
两上肢的血压可有轻度差别。若两上臂的血压差别较大,应按高的一侧的血压值来诊断高血压和评估疗效。若两侧血压差值超过20mmHg,应注意检查是否由病理性因素所致。
脉压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为30~40mmHg。脉压增大是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患者,血压都有昼夜节律的变化。白天,人体较活跃,身体需要更多的氧和营养,相应地需要大量的血液来输送,血压就高些。夜里睡眠时只需最小限度的氧和营养,血压就低些。大多数人一日24小时的血压节律是,随早晨觉醒起床而上升,日间持续处于较高状态;晚上血压逐渐下降,在睡眠过程中降到最低,夜间1~3点为最低谷。
季节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使血压波动,冬季血压水平要比夏季高些。血压也会因运动、排泄等活动和兴奋、紧张、愤怒等情绪变化而升高。健康人血压暂时升高会很快恢复,如果出现慢性血压持续较高的状态,就成了高血压。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上肢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考虑为高血压。若在家中自己测量,血压超过/85mmHg则提示血压增高。
目前90%以上的高血压原因尚不明确,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如果血压高是由于某些疾病(如肾脏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称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服药治疗的效果差,应当针对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后血压能有效降低甚至恢复正常。
高血压的易患对象——高血压的易患对象有:摄盐过多、进食高热量食物而缺乏活动所致的超重/肥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大、有高血压家族史、男性≥55岁及更年期后的女性。有以上危险因素之一者,建议每6个月测量1次血压,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首位(41%),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此病。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至少万,心肌梗死患者万,这些患者超过一半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心脑血管病死亡人群中,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
如何早期发现、确诊高血——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无症状,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是体检或偶尔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故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有些患者是在发生了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需要透析时才知道自己的血压高。所以建议正常血压成人每2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强化各级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制度,到医疗机构就诊,不管看什么病,均要测量血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心悸、气促、胸闷、肥胖、睡眠打鼾、乏力、记忆力减退、肢体无力或麻痹、夜尿增多、泡沫尿等症状,提示可能血压高,要尽快就诊。(本文内容摘编自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北京那有专业治疗白癜风北京最有效白癜风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