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皮质醇
D.肾上腺素
E.胰岛素
答案:B
解析:①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作用,对机体各器官组织均有影响,尤其对骨、肌肉和内脏器官的作用更为明显,但智力发育不受影响。若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可导致侏儒症。
②甲状腺激素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激素,特别是对骨和脑的发育尤为重要。甲状腺激素不足可导致呆小症。
③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胰岛素都能影响物质代谢,但对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故选B。
2.正常成年人,调节血钙平衡最重要的激素是
A.皮质醇
B.甲状旁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E.胰岛素
答案:B
解析:血钙的平衡对于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维持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钙的代谢与调节主要的因素为:
①1,25二羟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上皮吸收钙,使血钙增高,并促进骨钙动员和骨盐沉着,以及促进骨质更新重建;
②甲状旁腺激素:动员骨钙入血,促进肾远端小管重吸收钙,促进活性维生素D3形成;
③降钙素:抑制骨钙释放入血,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三种激素相比,以甲状旁腺激素对钙水平的调节最为重要。此外,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也参与钙、磷代谢。
3.眼的折光系统包括
A.角膜、房水、晶状体和视网膜
B.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C.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D.角膜、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
E.角膜、玻璃体、视网膜
答案:B
解析:眼内与产生视觉直接有关的结构是眼的折光系统和视网膜,来自外界物体的光线,透过眼的折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上。眼的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4.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局部去极化电位
B.具有“全或无”性质
C.是局部超极化电位
D.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
E.由突触后膜对钠通透性增加所致
答案:C
解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发生机制是某种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导致Cl-通道开放,Cl-内流,从而使膜电位发生超极化(C正确)。因此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属于局部超极化,而非除极化,也不具有“全或无”性质(这是动作电位的特征),不是因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不足,而是足够量的抑制性递质。
5.听觉感受器官位于
A.耳蜗
B.鼓膜
C.半规管
D.椭圆囊
E.球囊
答案:A
解析:听觉感受器细胞为耳蜗螺旋器(也称柯蒂器)中的毛细胞。鼓膜属于中耳的结构,是声音传导到耳蜗途径中的重要部位,是压力承受装置。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是内耳的平衡感觉器官所在处。
1.下列各项中,能使通气/血流比值升高的是
A.肺毛细血管阻塞
B.支气管栓塞
C.哮喘发作
D.肺纤维化
答案:A
解析:①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肺毛细血管阻塞时,每分钟肺血流量减少,增大了生理无效腔,通气/血流比值升高。
②支气管栓塞、肺纤维化和哮喘发作时,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减少,增大功能性动静脉短路,导致通气/血流比值降低。
③肺气肿患者,由于许多细支气管阻塞和肺泡壁的破坏,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者减小的情况都可能发生,使肺换气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
2.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
B.人体平卧时,平均比值等于0.64
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的比值减小
D.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减小
E.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肺换气
答案:E
解析:通气/血流比值指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A错误),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0.84(B错误),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D错误),比值减小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
人体直立时,肺尖的血流量减少更明显,因此比值增大(C错误)。
3.某物质的肾阈是指
A.该物质的最大滤过率
B.该物质的最大重吸收率
C.该物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
D.该物质的最大分泌率
E.该物质的最大分泌能力
答案:C
解析:某物质的肾阈是指该物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参照肾糖阈的概念进行类比,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那么某物质的肾阈就是指该物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故C对。
4.剧烈运动使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肾上腺素增多
答案:C
解析:①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反射性增强,肾交感神经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肾脏血管平滑肌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因而出现尿量减少。
②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引起肾小球滤过增多,原尿生成增多,尿量不应减少。
③醛固酮分泌增多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都可促进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但这不是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5.下列哪个脏器不发生坏疽
A.肺
B.下肢
C.阑尾
D.脑
E.子宫
答案:D
解析: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通畅的四肢末端,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等,也发生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气性坏疽也属湿性坏疽,系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生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脑通常不发生坏疽,多发生液化性坏死。
1.下列哪种情况下,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A.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糖尿病
D.呆小症
E.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答案:B
解析:①肢端肥大症是由于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生长激素虽然也影响物质代谢,但与甲状腺激素相比不能明显升高基础代谢率。
②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可升高60%~80%。
③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缺乏(1型)或胰岛素抵抗(2型)。
④呆小症是因幼年期甲状腺激素不足所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降低基础代谢率。
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会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糖原异生,加强蛋白质分解及促进脂肪分解,对物质代谢有一定影响,但对基础代谢率的影响远不如甲状腺激素。
2.与肾小球滤过无关的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血流量
D.滤过膜面积
E.滤过系数
答案:A
解析: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而肾小囊内外晶体渗透压是相同的,所以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肾小球滤过无关。
3.下列哪项能使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
A.糖酵解加强
B.温度降低
C.pH升高
D.CO2分压降低
E.CO中毒
答案:A
解析:①使氧解离曲线右移(增加氧的利用)的因素有PCO2↑、2,3-DPG↑、体温↑和pH↓。②糖酵解加强,使2,3-DPG升高,使氧解离曲线右移。
③选项B、C和D的情况均使曲线左移。④CO可与Hb结合,一方面占据了Hb分子中O2的结合位点,另一方面,当CO与Hb分子中的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可增加其余三个血红素对O2的亲和力,妨碍O2的解离,故CO中毒时,氧解离曲线左移。
4.发热开始前,先出现寒战的原因是
A.人身体特别虚弱
B.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C.机体过度散热
D.机体产热量不足
E.体温调定点上移
答案:E
解析:发热是因为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机体的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而寒战是高效的产热方式。故选E。D不对是因为此时机体的产热量相对于正常的调定点其实是足够的。
5.在下列选项中,胃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冲
B.容受性舒张
C.分节运动
D.袋状往返运动
E.紧张性收缩
答案:B
解析:胃的运动形式包括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其中容受性舒张是胃的特有运动形式。小肠的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分节运动是小肠运动的特有形式。
6.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的内因子是胃黏膜中哪种细胞产生的
A.贲门腺细胞
B.黏液细胞
C.主细胞
D.壁细胞
E.G细胞
答案:D
解析:贲门腺细胞和黏液细胞主要分泌黏液;主细胞主要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故选D。
1.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
A.神经调节
B.自身调节
C.局部调节
D.体液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E
解析: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大致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首先通过温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神经调节,并产生一系列机体调节反应,其中包括通过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后者促进代谢增强及产热。
因此,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下列哪一项病变不是浆液性炎
A.胸膜炎积液
B.早起感冒鼻粘膜炎
C.肾盂积水
D.昆虫毒素引起的皮下水肿
E.风湿性关节炎
4、答案:C
解析:浆液性炎是以浆液渗出为特点的,常发生于粘膜、浆膜、滑膜、皮肤和疏松结缔组织等。又称为浆液卡他性炎。
肾盂积水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尿路阻塞而导致的尿潴留。
3.胰泌素(促胰液素)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特点是
A.水和HCO3-多,酶少
B.水和HCO3-少,酶多
C.水多,HCO3-和酶少
D.水、HCO3-和酶都少
E.水、HCO3-和酶都多
答案:A
解析: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①促胰液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引起水多、富含碳酸氢盐的胰液分泌(A正确)。
②选项B是迷走神经兴奋时(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引起的胰液分泌特点;胆囊收缩素(缩胆囊素)引起的胰液分泌特点与迷走神经类似。
③不会出现C、D和E的分泌特点。
4.下列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
B.动脉血压维持相对恒定
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D.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
E.平均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
答案:E
解析: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的自身调节是肌源性的。
①选项A:神经调节(负反馈机制)——化学感受性反射。
②选项B:神经调节(负反馈机制)——窦-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③选项C:神经调节(负反馈机制)——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
④选项D:体液调节(负反馈机制)——胰岛素。
5.下列肿瘤中,属于良性肿瘤的是
A.视网膜母细胞瘤
B.神经母细胞瘤
C.骨母细胞瘤
D.肾母细胞瘤
E.肝母细胞瘤
5、答案:C
解析:①母细胞瘤中的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和肝母细胞瘤。
②母细胞瘤中的良性肿瘤: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
6.下列各项中,能使通气/血流比值升高的是
A.肺毛细血管阻塞
B.支气管栓塞
C.哮喘发作
D.肺纤维化
答案:A
解析:①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肺毛细血管阻塞时,每分钟肺血流量减少,增大了生理无效腔,通气/血流比值升高。
②支气管栓塞、肺纤维化和哮喘发作时,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减少,增大功能性动静脉短路,导致通气/血流比值降低。
③肺气肿患者,由于许多细支气管阻塞和肺泡壁的破坏,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者减小的情况都可能发生,使肺换气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
同等学力冲刺辅导
英语包含写作模板+模板使用跟常见错误课
西医包含西医五门串讲重点视频+模考卷+易混淆考点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