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后果不堪设想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血液粘着性增高及高龄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最大,二者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4倍,合并存在危险性更高。其次是高脂血症,尤其是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全身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能够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风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每次行走的距离、休息的时间一般较为固定;另外,酸痛的部位与血管病变的位置存在相关性。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息痛,即在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多由轻微的肢端损伤诱发。
02
治疗方法
一、一般性治疗:
1、严格禁止吸烟,注意患肢保暖。
2、Buerger’s运动,有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和代偿的作用。方法是:病人平卧,先抬高患肢45°以上,维持1-2分钟,再在床边下垂2-3分钟,然后放置水平2分钟,并作足部旋转及伸展活动各10次。如此反复运动,每组5-10回,每日数次。
3、药物治疗:主要是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等药物,对于缺血症状比较轻的患者有效。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改善和恢复患肢供血,而并非是治疗动脉硬化症。手术后动脉硬化仍可以继续发展,这与病人病情、个体状况差异、伴发疾病、生活饮食习惯和不良嗜好等有关,所以手术后继续治疗基础疾病、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和嗜好、遵医嘱服药是非常重要的。手术指征包括: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手术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流出道及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等。
(1)动脉旁路术:应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建立旁路,分解剖内旁路与解剖外旁路。解剖内旁路按照原正常的动脉血流方向构建,符合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为首选的方法;解剖外旁路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以及解剖内旁路走行区存在感染的患者。
(2)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主、髂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由于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较少应用,多作为动脉旁路术的辅助,以利构建良好的吻合口。
(3)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为微创治疗方法,手术风险低,恢复快。该方法经动脉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往该技术仅应用于短段病变,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对于长段闭塞性病变也可成功开通。目前是首选的一线治疗。
(4)腔内斑块旋切术:近年新兴起的一种微创治疗模式,类似于修隧道的盾构机一样,在狭窄闭塞的动脉血管内通过腔内切割导管破除动脉斑块,恢复动脉通畅性,达到术后体内无支架植入,但可以获得与支架植入术一样的效果。
未完待续不当你的世界只作你的肩膀
○
心血管外科:-
○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寻常性白癜风能治好吗你我携手共抗白癜风